威廉希尔信仰公开课:南海追“涡”人的科学之旅

来源:威廉希尔杨仲坤、许佳磊、周仡喆发布时间:2025-05-10浏览次数:10

202559日,一场聚焦海洋科学前沿的讲座在梦溪校区演讲厅拉开帷幕。威廉希尔徐文龙老师受邀担任主讲人,为海洋学子们带来“南海追人”信仰公开课。此次讲座以徐文龙老师参加的重大海洋科考任务经历为核心,生动展现了海洋科研工作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,为同学们描绘出一幅鲜活立体的海洋科研画卷。讲座由公司党委副书记卜江春主持。

“中尺度涡旋是海洋里的天气系统,是直径百公里级的旋转水体,如同海洋中的台风。”徐文龙以生动比喻切入主题。他通过动画演示与卫星遥感图像,直观展现了气旋涡与反气旋涡的运动轨迹——前者呈逆时针旋转,后者为顺时针,二者共同构成海洋环流的“细胞单元”。在生态效应解析环节,徐文龙像展示动画片般向同学们呈现气旋涡与反气旋涡,气旋涡作为海洋“上升流引擎”,可将深层营养盐输送至表层,催生浮游生物爆发式增长;而反气旋涡的下沉流抑制营养盐上涌,导致局部海域生态活力下降。他特别强调,南海作为中尺度涡旋的高频诞生地,其动力学过程直接影响区域渔业资源分布与碳循环格局。台下同学纷纷低头,在笔记本上画下两种涡旋的示意图。

在如何研究中尺度涡旋板块,徐文龙以团队科研实践为脉络,全景展示了现代海洋观测的立体作战图。“实验6号”科考船作为核心平台,搭载的船载CTD可在垂直方向上实现每米分辨率的水体理化参数采集。配合船载走航观测系统,每日可获取数百公里航线上的实时数据,为涡旋三维结构建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。水下滑翔机搭载的湍流仪、光学剖面仪等设备,可在1000米水深范围内连续作业数月,编织起涡旋动态监测的数据密网。

讲座尾声,徐文龙分享了当前科研仍面临两大挑战:观测时机的稍纵即逝。中尺度涡旋生命周期仅数周至数月,且生成位置具有随机性,需依托多源卫星实时追踪与数值模式预测,才能捕捉最佳观测窗口;设备国产化任重道远。部分高端传感器仍依赖进口,团队正联合国内企业开展技术攻关。“让中国智造成为海洋科考的标配,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。”徐文龙的话让同学们深受感召,现场响起阵阵掌声。

此次公开课不仅普及了海洋科学知识,更展现了科研工作者扎根深海、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,为激发海洋学子们海洋保护意识、培育海洋科技人才注入了新动力。